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AE
SCHOEPS MK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Chandler-TG2-EMI
NEVE1073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指挥:马库斯·史坦茨

录音日期:2016.1.16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F大调第八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

这部交响曲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该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

首演时F大调第八交响曲被插在又一次上演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贝多芬的极受欢迎的《惠灵顿大捷》和《维多利亚之战》的中间。当他的友人指出这新的第八不如其它作品受人欢迎时,贝多芬咆哮地说:“那是因为它比其他作品好得多!”与A大调第七交响曲比较起来F大调第八交响曲的整个织体更是无比地细腻,更为精致复杂。在某些方面它更为大胆,尽管看起来它比较严谨。

乐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而有活力的快板,情绪明快,有着青春的气息。此乐章调性为F大调,节拍为快速的四三拍,有些舞曲的气质。贝多芬此时期作品的首乐章通常都是奏鸣曲式。此乐章亦然,而且其尾声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华丽的乐段过后,音乐在较为平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谐谑的小快板,虽然速度较快,却担当该交响曲中“慢乐章”的角色,尽管并非传统的那样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该乐章情绪轻松幽默,速度相对一般慢乐章而言也较快。此乐章为降B大调,结构被评论家查尔斯·罗森称作“慢乐章的奏鸣曲式”,也可以被称作是小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但该小步舞曲和十八世纪的模范并不大相同,它留有一种有些沙哑、粗鲁的节奏,以及强烈的力量和对比。该乐章由三段曲式写成,中间有一段平和安适的三声中部,与前后舞曲形成鲜明对比。三声中部包括一段享有盛名的圆号与单簧管独奏片断。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末乐章是全曲最重要的一章,速度非常快,虽然标注是“活泼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曲式为奏鸣回旋曲式,开头的材料再现了三次:发展部开头、再现部开头,以及尾声一半处。定音鼓在此乐章内有八度的演奏,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与第一乐章类似,该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处于错误的调性(属调),直到再现部中才回归到主调。该乐章的尾声十分重要,在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显著地位,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频繁打断主题的不和谐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为了升f小调属和弦的根音,并带领主题在此调上强力重现。另一处是在几小节之后的模进,定音鼓似乎将旋律向下“敲击”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全曲在华丽热烈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结束。


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构建在四音的“命运动机”之上,作为整个交响曲的核心,“命运动机”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并加以变形,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在这个动机的衍生中展开,表达了作曲家在战胜了个人情感挫折和生理疾病痛苦绝望情绪后的决心-“我要同命运抗争,绝不能被它征服。”《命运交响曲》延续了《英雄交响曲》中英雄的形象和革命战斗精神,将交响曲的戏剧性推向最高峰。


指挥:马库斯·史坦茨

马库斯·史坦茨作为科隆市和科隆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马库斯·史坦茨同时担任哈雷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2012-2013年度,他担任荷兰广播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他曾在科隆音乐学院学习并师从于沃尔克·万格海姆(Volker Wangenheim),在坦格尔伍德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和小泽征尔。马库斯·史坦茨曾担任蒙蒂普尔查诺音乐节的音乐总监(1989-1995年)和当时最富盛名的伦敦小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94-1998年)。在担任墨尔本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期间(1998-2004年),马库斯在拓展自己的艺术领域的同时逐渐确立了其世界知名指挥家的地位。

自2003年起,马库斯·史坦茨担任科隆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2008年初马库斯随乐团一道造访中国,并于2008年8月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BBC舞会上献上首次演出。在威尼斯拉芬尼斯歌剧院,马库斯首次以歌剧指挥的身份担任三幕歌剧《给年轻情侣的悲歌》的指挥,这部歌剧由德国作曲家汉斯·维尔纳·亨策作曲。他曾指挥了亨策作品的多次世界首演,如德国柏林歌剧院《叛逆海洋》的世界首演、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世界首演以及亨策封笔歌剧《L’Upupa》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世界首演。马库斯在世界各大歌剧院和国际知名艺术节参与指挥,如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布鲁塞尔蒙奈皇家剧院、英国国家歌剧院、芝加哥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斯图加特国家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格林德布恩音乐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萨尔茨堡艺术节。

2009年,马库斯·史坦茨在芝加哥歌剧院完成了他最为成功的首演,这部作品是由马蒂拉(Karita Mattila)主演的《卡塔卡班诺娃》。

马库斯在科隆歌剧院参与过多次著名演出,如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罗恩格林》、《唐怀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以及同时还有唐纳杰克的《杰努发》(Jenufa)和《卡塔卡班诺娃》(Katya Kabanova)。科隆歌剧院在中国的演出也获得到极大赞誉,其代表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文化节目上演,其经典剧目《唐·璜》在国家大剧院演出。2011-2012年,马库斯指挥科隆歌剧院演出全新剧目: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理查德·施特劳斯作品)和《托斯卡》(贾科莫·普契尼作品)。

马库斯·史坦茨曾持棒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苏黎士音乐厅管弦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西德国家广播电台交响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等世界知名乐团,除此之外,他还与美国的多个乐团有过合作,如美国芝加哥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和西雅图交响乐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