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爱乐乐团-荣耀盛典——纪念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莫扎特:歌剧《唐璜》序曲,作品527号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作品466号

莫扎特: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作品551号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Neumann KM183
Neumann KM18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Chandler-TG2-EMI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杭州爱乐乐团-荣耀盛典——纪念莫扎特诞辰260周年音乐会

指挥:多利安·威尔逊

钢琴:伊弗·卡哈内克

录音日期:2016.1.23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唐璜》

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所有剧情都是围绕唐·璜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这个中心而发展的。 歌剧 《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着重于人物的心理刻划,为十九世纪大为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开创了先例。

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这首序曲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其中的主题主要描写 唐·璜 那种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形象。 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剧,作于1787年,由蓬特撰写脚本。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14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称为唐.乔万尼。蓬特在撰写此剧时,强调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败。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1785年2月11日首演于维也纳Mehlgrube Casino,莫扎特本人担任独奏。

莫扎特只写过两首小调的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和c小调第24。对比起作者的其它钢协,这首第20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

莫扎特29岁(1785年)创作此曲时,是其歌剧巨作《费加罗的婚礼》完成阶段,正值其创造力的巅峰时期。而他已有两年没有涉足交响曲的创作,因此有人说他把这部协奏曲当作交响曲来写了。

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都直接反映了其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乐曲共分3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第一乐章弦乐首先不安地从阴暗的d小调开始,然后迅速发展成一个强音。第一主题迅速被钢琴独奏出来并贯穿整个乐章。第二主题显得少许明亮,但并未发展到高兴而欢快。在结束部的华彩乐段之前,定音鼓急速地增加了张力。乐章最后结束在终止符上。

第二乐章:浪漫曲。带结束部的回旋曲结构,ABACA。钢琴独奏的一段华丽而迷人的降B大调上的旋律开始(A主题),这段抒情而轻柔的旋律以相对纤巧的节奏奏出,钢琴与乐队间营造出平静而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乐章进行到C部分时,美丽的旋律被一段不安的g小调上的旋律取代,与乐章开头所营造的平静的氛围形成强烈对比。在乐章的接近结尾部分,旋律回归到乐章开始时的A主题。在乐章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段上升的色调明亮而纤巧的琶音,直到声音变弱到像是微弱的耳语。

第三乐章:适度的快板。回旋曲,以钢琴向着主调上奏出一段波澜涟漪的旋律开始,之后整个乐队以一段狂暴的旋律作为回应。接着钢琴奏出一段色调仍然十分灰暗而不安的旋律。紧接着乐队奏出一段F大调的欢快的旋律,直到钢琴独奏打破欢快的氛围。 随后对第二主题进行几次变奏(在A小调和G小调上)。接着在稍作暂停后,进入惯例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后,由木管乐器组奏出一段明亮欢乐的旋律。钢琴独奏重复了这段旋律。随后,整个乐队发展了这段旋律。最终协奏曲在D大调上欢快的结束。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又名朱庇特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一年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分别是: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7月25日完成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8月10日完成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

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是莫扎特三大交响曲的压轴之作,其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在此部交响曲中已经看不到受海顿影响和家庭经济因素影响的成份(莫扎特写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时,家庭的收入一落千丈,但他依然保持开朗的心情),它是莫扎特发挥其作曲特色的代表作品,表现了莫扎特晚年娴熟的作曲技巧。此曲还是均衡对照的典范。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最高的创造神之名,把它作为此曲的别名是十分相称的,但这并非莫扎特本人订的名称,而是后人加上的。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4/4 拍-奏鸣曲式。这是一个灿烂生辉的乐章,各主题对比鲜明,为数亦多。呈示部演奏两遍,第一主题为C大调,从一开始即以齐奏上行音阶呈现,显得庄严而堂皇。第一主题后半部分则是小提琴与长笛的亲切交流,在小提琴与大提琴高音区的带领下引入G大调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充满了活泼的气氛,音乐形象生动。发展部经过大量频繁转调,紧张的戏剧性气氛让人耳不暇接。再现部的两个主题皆由C大调奏出,情绪一直保持快乐,并推向明亮的结尾。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3/4拍子-奏鸣曲式。与其他乐章形成对照,不甚华丽,但显得庄严堂皇。第一主题为F大调,弦乐器奏出了如歌如泣的旋律。在进入第二主题之前,乐曲以c小调呈现,并加入中提琴的减七和弦分声部,使乐曲基调变得不安。第二主题为C大调,旋律依旧柔美亲切。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C大调-3/4拍。这是庄严的宫廷风味小步舞曲,乐曲的主题照搬了贝多芬谐谑曲中的下行半音阶。三声中部很像海顿式,但规模要比海顿的大些。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C大调,2/2拍子。这是整个交响曲的核心,它融合了作曲家一生中完成的五段经典旋律。整个乐章的特色是以对位手法展开的,它充分连续地应用了赋格法的技巧,完美地融合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从而达到白热化高潮。


多利安·威尔逊 Dorian Wilson

生于1964年的多利安·威尔逊是里奥纳德·伯恩斯坦后期的学生之一。1989年,年仅24岁的多利安·威尔逊在丹麦玛柯国际指挥比赛上首先获得国际的关注。

之后,多利安·威尔逊应邀出任莫斯科爱乐乐团的副指挥;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美籍客席指挥。多利安·威尔逊随后还出任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及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永久客席指挥。他频繁的出现在巴黎、罗马、莫斯科、东京、法兰克福、赫尔辛基、哥本哈根、柏林、阿姆斯特丹、佛罗伦萨、首尔和圣彼得堡的各大音乐厅。2004年至2007年,多利安·威尔逊出任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并在2006年与乐团一起赴斯堪的那维亚巡演。2006年10月,多利安·威尔逊率柏林爱乐乐团赴西班牙巡演连演了9场音乐会。

1998至2003年,多利安·威尔逊出任德国Vorpommern大剧院音乐总监。多利安·威尔逊在任期内指挥制作了超过50部经典歌剧及芭蕾作品,上演了300多场音乐会。另外,他在波尔多大剧院指挥制作了莫扎特的《女人心》,在柏林歌剧院指挥了《费加罗的婚礼》,同时在柏林喜剧院指挥了比才的《卡门》、普契尼的《图兰朵》和威尔第的《茶花女》。多利安·威尔逊在皇家瑞典歌剧院首演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在德国威玛国家歌剧院指挥了瓦格纳的《罗恩格林》,在演出后多利安·威尔逊立刻获邀指挥新作《艺术家的生涯》。

作为经国际音乐比赛联盟认证的赛事,多利安·威尔逊屡次获得了众多奖项。自1989年起,多利安·威尔逊分别赢取了以下声名显赫的指挥大赛:1989及1992年,哥本哈根玛柯国际指挥比赛;1990年及1992年,意大利托斯卡尼尼大赛;1991年,意大利安东尼奥·比特洛堤大赛;1994年,阿姆斯特丹康德拉申指挥比赛;1994年,日本东京国际指挥比赛;1995年,赫尔辛基西贝柳斯指挥大赛;1996年,雅典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比赛。

多利安·威尔逊合作过的国际顶尖独奏艺术家包括:罗斯特罗波维奇、马友友、巴里·道格拉斯、汤玛士·柴赫迈尔、弗拉基米尔·费亚多、巴瑞佐夫斯基等。

多利安·威尔逊在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中提琴、作曲、艺术史及指挥,曾经就读于奥柏林音乐学院、印第安那大学、密西根大学和维也纳音乐学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