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 郑明勋演绎阿沃·帕特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阿沃·帕特:《兄弟》

阿沃·帕特:《信经》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98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SCHOEPS MK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Robert Neve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上海交响乐团- 郑明勋演绎阿沃·帕特

指挥:郑明勋 

钢琴:贾然

录音日期:2016.5.6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兄弟》

《兄弟》作于1977年,1983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首演,原题Fratres是“兄弟”一词的拉丁文拼法。严格来说,这部作品中音乐的表现与特定的音色并无关联,可以以不同的器乐组合形式演奏,并不为特定乐器创作。整部作品显示了帕特宁静简朴的宗教性含义,并开始探索音符中的神秘力量。帕特说:“对我来说,音乐最高的‘道’,在它自身的声音之外。一件乐器的特定音色是音乐的一部分,但它不是最重要的元素。如果这样,我就是抛弃了音乐的实质。音乐必须存在于自身…两个、三个音符…实质一定在其中,独立于乐器。”这是阿沃·帕特以其特有的“钟鸣作曲法”写成的代表作之一。帕特以这种作曲法产生的钟鸣效果命名,而实际上这是一套有着严格逻辑的方法。在《兄弟》中这种方法仅仅通过听觉就可以感知。全曲最主要的旋律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四个音,这四个音中包含七拍;

第二部分包括六个音,包含九拍;

第三部分包括八个音,包括十一拍

开始的四个音是全曲的基本动机,前两个音与后两个音分别是每个行进中的乐句的开头和结尾,每个乐句在中间进行扩展,依次递增。然后,在短暂的休止后,作曲家又插入了一个旋律,这个旋律是之前所有旋律的镜像。旋律也并非西方大小调体系,似乎无终无始,以减慢与减弱下沉,逐渐接近于寂静。


《信经》

《信经》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宣言,历代音乐家以《信经》为题的作品数不胜数。帕特的这部为钢琴、管弦乐队以及合唱队所作的《信经》首演于1968年,可以理解为帕特对抗政治暴力的个人信仰宣言,因为当时爱沙尼亚共产党宣布基督教违反共产主义制度。而在音乐上,《信经》也是帕特创作的转折点。20世纪70年代前,帕特的作品还以无调性、拼贴等手段著称,在这之后,他归信东正教,音乐也向“神圣简约主义”靠拢。整部作品集合了拼贴、序列、简约主义多种手段,编制设计和理念源自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开头是一个贝多芬式的雄浑引子,合唱团唱出“我信仰主”,随后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中最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仿佛是上帝的福音。随后巴赫的主题渐渐扭曲变形,音乐陷入一片混乱……这里,十二音序列、人声、拼贴构成了混乱的图景。合唱重复一句《旧约》的训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乐曲复归宁静,C大调前奏曲再次响起,合唱团唱出基督的训言: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最后在贝多芬式的辉煌“我信”中结束。

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诸多自我制造的灾难,对很多人来说,对未来世界和理想的信仰已在现代的社会体系中日益崩塌。“我信”,超越了理智的界限,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生存的某种希望。在爱沙尼亚社会时局的动荡里,在现代社会弊病的夹缝里,在不断的混乱与秩序之间,在借用巴赫而来的神性与渐渐变形的错乱之中。帕特似乎不断试问众人:上帝是否依然存在,你我是否仍然相信?

而帕特回答得异常坚定:是的,“我信”。


e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98

勃拉姆斯人称“浪漫主义作曲家中最古典者”。当年他未及弱冠即蒙名宿舒曼提携时的曲风并非如此,而是极为年轻气盛,亦不乏文学性的具象描绘。但后来日渐内敛,及至年逾半百、作《第四交响曲》时,早已烟火尽消,纯熟练达,手法朴素而高明,用材、配器均十分节俭高效而常蕴深刻哲理。

《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两年前,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两年后是他的最后一部大型乐队作品——《小提琴、大提琴双重协奏曲》。《第四交响曲》堪称他作曲事业的终生总结。五年后,即1890年,他即宣布封笔。又几度破例,留下几首超凡脱俗的室内乐和艺术歌曲。这是后话。

勃拉姆斯的“作品第1号”《第一钢琴奏鸣曲》开头主题直接引自贝多芬最伟大的《“楔槌键琴”奏鸣曲,作品106》(Hammerklavier Sonata)。用他自己的话说,连“傻瓜都看得出”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胆识惊人。《第四交响曲》的开头主题,也引自贝氏的这部神作——不动声色地抽出第三乐章第77小节开始的一个经过句,变化出一整个交响乐章。这个主题也用在了他的封笔之作《四首严肃的歌,Op.121》中第三首里,对应的歌词是“哦,死亡;哦,死亡。”整个第一乐章的音乐在绵延的叹息和跳跃的紧张之间交替,各自比例恰到好处,满溢的激情得到极好的控制,听来具有严整的悲剧美。

第二、第三乐章基本上起到过渡和平衡全曲情绪和比例的作用。第二乐章缓慢、庄严的步点让人想到他为纪念舒曼去世而作的《德语安魂曲》的第二乐章,平衡着第一乐章高度戏剧化的悲剧情绪。第三乐章乍听之下欢快得有些过头,但却是全曲唯一一抹亮色。因为第四乐章也许是作品诞生之时人们所听到的最悲观、最不容置辩的悲剧性终乐章。今人惯爱提及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和马勒《第六“悲剧”交响曲》的终乐章,前者“哀莫大于心死”但缺乏交响性,后者激情勃发,巨浪滔天。而勃拉姆斯《第四》终乐章的悲剧性是立足于历史深处的哲思。作曲家选取巴赫的康塔塔《主啊,我欲在你身边》(Nach Dir, Herr, verlanget mich)的主题,用巴洛克时期的古老曲式“帕萨卡利亚”(passacaglia,即固定低音的主题变奏),写了32个变奏。主题一次接一次地变化发展,从头到尾没有任何停留,不可遏制地走向悲剧结点。


郑明勋  指挥

指挥大师郑明勋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开启了职业生涯,在7岁时与首尔爱乐乐团合作进行了他的首演。1974年他获得在莫斯科举办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第二名,随后在位于纽约的曼尼斯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并于1979年成为指挥大师卡洛·玛利亚·朱里尼的助手,在洛杉矶爱乐乐团工作;两年后被任命为副指挥。

1984-1990年,郑明勋担任了萨布鲁肯广播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1987-1992年任佛罗伦萨市立歌剧院首席客席指挥,1989-1994年任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2000年,他回归巴黎,成为法国广播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郑明勋对意大利情有独钟,于1997-2005年担任罗马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乐团首席指挥。此外,他还定期出现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指挥威尔第歌剧《奥赛罗》。郑明勋于2012/13乐季初接受聘任,成为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史上第一位首席客座指挥。欧洲大陆之外的地区向他发出音乐和社会事务的邀约逐渐增多,使其从1997年起任亚洲爱乐乐团音乐总监,2001年起担任东京爱乐乐团特别音乐顾问,2006年起任首尔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

郑明勋指挥过多个世界顶级乐团,包括柏林和维也纳爱乐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所有伦敦和巴黎的主流乐团、斯卡拉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波士顿及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克利夫兰及费城管弦乐团。

自1990年成为德国DG唱片公司独家签约艺术家后,郑明勋发行过多张唱片,并获得多项殊荣,唱片包括梅西安的《图伦加利拉交响曲》、与巴士底狱歌剧院合作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以及与首尔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马勒《第二交响曲》、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和一张贝多芬作品专辑。

郑明勋曾荣获多个荣誉奖项,包括意大利阿比亚蒂奖和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奖,1992年在法国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1年被法国剧院协会和音乐评论家任命为“年度音乐家”,1995年三次获得“音乐的胜利”奖。2011年,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

郑明勋对我们时代的人道主义和生态问题高度关注,他把大量时间用在这些问题上。1994年,他在韩国为年轻一代创立了一系列的音乐和环境项目。他曾经是联合国国际药物管制规划大使,1995年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度人物”,1996年韩国政府向他颁发最高文化奖,表彰他在韩国音乐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郑明勋目前是韩国文化荣誉大使,是韩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出任该职的人物。2008年,他又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命为首席指挥,并被称为“亲善大使”。


贾然  钢琴

具有非凡才能的青年钢琴家贾然已作为世人瞩目的音乐家而声名显赫。谭盾称她为“拥有丰富音乐表现技艺的钢琴诗人。”著名钢琴大师傅聪先生对贾然演奏的舒伯特曾发出:“在你的演奏中我感受到了音乐虚幻的意境,很受启发。”的赞叹。当代钢琴大师威廉·纳博瑞先生评价“贾然是她这一代最出色的钢琴家之一。她的演奏极具诗意和艺术性,是一位非凡且罕见及珍贵钢琴家,值得聆听!”

贾然3岁半开始学习钢琴,1995年举行独奏音乐会,2004年5月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了首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其演奏在观众和媒体中引起极大的热情,上海东方电视台制作并播放了作为年轻艺术家贾然的生活的两个专访节目,其中也包括音乐会的现场录像。

2005年11月,贾然与她的老师——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先生在林肯中心与李坚执棒的圣·卢克斯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第21号协奏曲,并由此开始了在国际乐坛的频频亮相与演出。      

自2004年起,贾然先后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各地举办音乐会, 包括林肯中心、迈阿密钢琴音乐、格莱美音乐节、麦克伦堡前波莫瑞音乐节、德累斯顿音乐节、慕尼黑赫拉克勒斯厅等。曾与诸多乐团合作如上海爱乐、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深证交响乐团、香港爱乐乐团、圣•卢克斯交响乐团、温哥华交响乐团、亚美尼亚青年交响乐团、乌兹堡交响乐团、耶拿交响乐团等合作。

贾然的现场音乐会曾多次被美国、德国广播电视台现场转播。

2008年贾然成功地在德国著名的钢琴艺术节(Klavierfestival Ruhr)举办了舒伯特奏鸣曲专场独奏音乐会以及“谭盾之夜-中国古典音乐”音乐会,并录制了首张舒伯特专辑唱片。

2010年由美国VAI录制了她的现场独奏音乐会DVD并全球发行。2014年由法国Artlinna唱片录制并即将全球发行舒伯特两首钢琴奏鸣曲。

贾然2011年毕业于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先生。现作为意大利科莫湖国际钢琴大师班(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Lake Como)研究艺术家师从院长威廉·纳博瑞先生,并活跃于世界乐坛。

媒体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精炼而文雅地演绎着每一个瞬间、每一次展开、每一支旋律间的过渡,她的演奏充满了非凡和惊人的典雅与内在,她用她自身的方式进入了舒伯特的世界——时而在悲伤中带有一丝甜蜜,时而掠过雷鸣般的狂怒,时而伴以闪烁的音色,然后又回到贝多芬式的激情。她的演奏没有断痕,没有粉饰,更没有技术障碍——音乐的音响和结构在这位钢琴家的手中自然地流淌……惊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