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爱乐乐团-英伦腔调-杨洋和林恩·哈勒尔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G大调《威风堂堂》第四进行曲,作品39号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号

古斯塔夫·霍斯特:《行星》组曲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Neumann KM183
Neumann KM18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Chandler-TG2-EMI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杭州爱乐乐团-英伦腔调-杨洋和林恩·哈勒尔

指挥:杨洋

大提琴:林恩·哈勒尔

女声合唱:中央歌剧院女声合唱团

录音日期:2016.5.14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G大调《威风堂堂》第四进行曲

《威风堂堂进行曲》是风靡全球的著名管弦乐,也可译为《威风凛凛进行曲》。

爱德华·埃尔加《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首) 《威风堂堂》进行曲总共包括埃尔加在1901至1903年间陆续完成的五首短小的进行曲,其中的第一首被公认为最成功,因而也最著名。

本曲以一个短小的引子作为开始。接着,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主部主题强有力地呈现出来;与主部主题形成巧妙对照的是乐曲中段那具有民谣之美的旋律。埃尔加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中段。这一旋律不仅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英国作家豪斯曼还为此写了抒情诗《希望和光荣的国土》。可以说,这段旋律在英国的地位,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此外,甚至在美国许多院校的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也是在这支旋律的音乐声中领取文凭,就连几次英国皇室婚礼也演奏了这首《威风堂堂进行曲》,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随后,主部主题与中段主题相继再现,只是中段主题在整个乐队奏出的节奏型强调下,音响增强了,也更宽广了。最后又回到主部主题,并加快速度,干脆利索地结束全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涵盖了浓郁的哀伤,作曲家本人将该曲比喻为“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一战后的埃尔加对待生活如同盛年已过,不堪回首的老人。这种对于过往的思绪,在慢板乐章和悲哀而缓慢的音乐中达到了高峰。如同安魂曲一般,不只是为了纪念战场上的死者而写的,还是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毁灭而作,更是埃尔加对于战争生活和艺术方式的完结。埃尔加于1918年10月在伦敦开始创作这部《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其主要部分是在乡村别墅里完成的。作曲家本人对于自己的创作深感满意,曾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我即将完成一部大提琴协奏曲-一部真正的大型作品,我认为它是成功的,是有生命力的。”由于排练时间过短,《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首演是失败的,一开始并未取得认可,直到世界上来自西班牙最伟大的大提琴家怕卡洛·卡萨尔斯公开演出这首曲子,并录制了唱片,人们逐渐把它列为所有大提琴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行星》组曲

《行星》组曲是一部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该组曲一共分为七个乐章,启用了多种乐器,可全奏也可选奏。在科幻音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暗示出军队在行进,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

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之神》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乐章显得格外宁静安谧。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评论家认为,长笛和法国号的延音表达蝉鸣,竖琴表现溪水,种琴和钢片琴表现清泉,小提琴表现情歌。

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使者》传说中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谐谑曲。第一主题轻捷而又俏皮,表示信使忙碌地走家串户,为人类带来福音;第二主题带民歌风格,表现人类欢迎信使的情景。

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荡,欢乐的情绪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它又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失庄严与伟岸。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又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是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经常被单独演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开始,象征老年人蹒跚、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它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更有着“理想的实现”的慰藉。这里,有葬礼的节奏,晚祷的钟声,对人生的思考,也有美好的回顾。

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起到了扑朔迷离的效果。

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寂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的大量运用,渲染出迷茫的神奇景象。这一乐章使用用了合唱来增加效果。总谱上注明:“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以及可能需要的人和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杨洋  指挥

杨洋生于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钢琴,师从钢琴教育家李其芳教授。后随徐新、吴玲芬教授学习指挥,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俞峰教授。

2006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大赛中,杨洋以出色的表现和无可争议的优势一举夺得第一名,成为在这项顶级国际大赛中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指挥。

作为中国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杨洋与国内所有主流乐团及歌剧院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包括德意志交响乐团、科隆爱乐乐团、斯图加特爱乐乐团、莱茵国立爱乐乐团、新布兰登堡爱乐乐团;意大利罗马交响乐团、维罗纳歌剧院;法国戛纳交响乐团、波尔多交响乐团;西班牙瓦伦西亚交响乐团;希腊交响乐团、雅典室内乐团;韩国仁川爱乐乐团等在内的国外众多乐团也成功留下了他的足迹。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林·哈雷尔、阿尔本·格哈德、王健、娜塔莉娅·古特曼;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吉东·克雷默、宓多里、奥古斯汀·杜梅、雷纳德·卡皮松、林昭亮;钢琴家郎朗、巴瑞·道格拉斯、伊夫·蒂博戴、白建宇;女高音曹秀美;单簧管演奏家萨宾娜·迈耶;圆号演奏家斯蒂凡·多尔等都与他有过精诚的合作。

由于指挥大师余隆的慧眼独具,杨洋于1998年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成功开启了他的职业指挥生涯,并连续八届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执棒歌剧与音乐会。2000年-2005年间,他一直担任中国爱乐乐团助理指挥。2006年赴韩国参加由指挥大师郑明勋主持的大师班。2009年,他参与并主持组建了杭州爱乐乐团。

2009至今,杨洋已率领杭州爱乐乐团出色地完成了五个音乐季,乐团先后在德国麦克伦伯格音乐节、石荷州音乐节、意大利拉维罗音乐节、艾美利亚音乐节、陶尔米纳音乐节、斯洛伐克卢布尔雅那音乐节等欧洲著名音乐节上成功亮相,还曾远赴俄罗斯及爱沙尼亚巡演,赢得了欧洲观众的喝彩及国内外业界的热切关注与高度评价。

作为曲目广泛的交响乐指挥,杨洋无疑是当代中国最出色的指挥家之一。近年来他也频频涉猎歌剧领域,对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威尔第《茶花女》、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列昂卡瓦洛《丑角》、郭文景《夜宴》、《狂人日记》等中外歌剧的成功演绎,更彰显出他在歌剧指挥方面的过人才华。这其中尤以2014年8月他执棒杭州爱乐乐团与意大利歌唱家在西西里联合演出的《乡村骑士》和《丑角》最为引人注目。

杨洋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林恩·哈勒尔 Lynn Harrell

美国大提琴家、指挥家 、格莱美奖获得者。

林恩·哈勒尔1944年1月30日出生于纽约一个音乐家庭。父亲马克(Mack Harrell)是大都会歌剧院的男中音,母亲是小提琴家。曾就学于朱利亚德音乐学院和柯蒂斯音乐学院高级班,师从皮亚蒂戈尔斯基和卡萨尔斯。1963年在纽约首次举办个人演奏音乐会,不久应指挥家塞尔(George Szell)之邀,进入克利夫兰乐团,并在1965-1971年任首席大提琴。1971年获埃弗里·菲舍尔(Avery Fisher)比赛一等奖。后作为大提琴演奏家,与世界各地的知名的乐团合作演出,并在 EMI、Decca 等唱片公司录制了30余张唱片,两次荣获格莱美奖。此外他还获得过皮亚蒂戈尔斯基奖、福特基金会音乐会艺术家奖等许多奖项。在室内乐方面,他也常与阿什凯纳齐、帕尔曼等人合作。他阿斯本音乐节(Aspen Music Festival)有着密切联系,每年夏季在音乐节演奏并授课,持续近50年之久。1994年4月,在梵蒂冈举行的纪念大屠杀中遇难的600万犹太人专题音乐会上,他曾与吉尔伯特·莱文(Gilbert Levine)指挥的皇家爱乐爱团合作演出。

哈勒尔的演奏以温暖、抒情见长,追求完美的音准,反对夸饰与造作。他使用的是一把1673年制作的杜普蕾使用过的斯特拉迪瓦里琴,和一把1720年蒙塔尼亚纳(Montagnana)琴。

近年,哈勒尔也经常作为指挥家出现在音乐会上,曾指挥过芝加哥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新世界交响乐团、圣迭戈交响乐团、科罗拉多交响乐团等。他还曾先后担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大提琴研究项目主管;洛杉矶爱乐学院的乐团、室内乐、指挥项目总监;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长。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