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 指挥家、教育家徐新逝世10周年纪念专辑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指挥:俞峰,中央歌剧院)

卡尔·尼尔森: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指挥:水蓝,上海交响乐团)

J.S.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指挥:张艺,中央芭蕾舞团)

小约翰·施特劳斯:新拨弦波尔卡(指挥:李心草,中国爱乐乐团)

爱德华·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第四乐章(指挥:王进,中国爱乐乐团)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第三乐章(指挥:朱蔓,中央歌剧院)

肖斯塔科维奇:f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指挥:景焕,中国爱乐乐团)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焦阳,EOS交响文献乐团)

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张艺,兰州交响乐团)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AE

Schoeps MK4

Senheisser 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一代宗师 - 指挥家、教育家徐新逝世10周年纪念专辑

2016年8月2日是中国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徐新逝世十周年纪念日,HD-HALL精选9首由徐新的学生们带来的音乐作品,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1. 古斯塔夫·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创作于1894年。因为末乐章使用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故别名《复活交响曲》。全曲包括五个乐章。该交响曲是以编制庞大和演奏难度而著称的马勒十部交响乐作品之一, 也可以说是马勒的优秀代表性作品之一。其创作费时六年,到1894年7月25日完成。完成时马勒时年三十四岁。1895年5月4日,在理察斯特劳斯指挥下,于柏林首演了前三个乐章,但反应不佳,乐评几乎全是抨击和谩骂。12月13日,马勒亲自指挥演奏全曲五个乐章,不少乐评人亦拒不出席。马勒演出当天身体不适,演出后便晕倒,但反应却很成功。


2. 卡尔·尼尔森:第三交响曲

卡尔·尼尔森(Carl August Nielsen),出生于1865年6月9日,丹麦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尼尔森自幼显露音乐天赋,年轻时曾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尼尔斯·加德;40多年后,他担任了这座丹麦最高音乐学府的院长。尼尔森是20世纪初丹麦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戏剧性。1931年10月3日逝世于哥本哈根。

第三交响曲Sinfonia espansiva(亦称《开阔交响曲》创作于1910到1911年间,并与1912年进行首演。这首作品和他同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使他名扬海外。《第三交响曲》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主旨在于描述人性对外在环境的乐观态度。


3.
 J.S.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片段1)。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4. 小约翰·施特劳斯:新拨弦波尔卡

《新拨弦波尔卡》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斯特劳斯和其兄弟约瑟夫·斯特劳斯合作而成的一首杰出小品。小约翰原打算在本曲中使用圆号,但其弟却主张只用拨弦,于是乐曲最终采用了只加三角铁、钟琴为陪衬的弦乐合奏形式。所谓拨弦,就是直接用手指拨动提琴上的弦来演奏。整部作品轻快活跃,因从头至尾都以短促的拨弦来演奏,因而命名为《拨弦波尔卡》,这首乐曲为每年奥地利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奏曲目。


5. 爱德华·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西班牙交响曲》完成于1873年,在拉罗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排行第一。1875年2月7日在巴黎的大众音乐厅,这部作品由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这首乐曲特别令人诧异的是它的名称——《西班牙交响曲》,这在所有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罕见的。我们不得不将其认定为拉罗的特色,因为除此之外的小提琴作品,拉罗也分别冠名为:《俄罗斯协奏曲》和《挪威幻想曲》等。在拉罗的作品中,经常可看到类似本曲这样“名不副实”的现象。或许是由于曲中所出现的奇特节奏、旋律,以及这些所描绘出来的浓厚的西班牙风格,所以作者才有意加上这个标题的。这首乐曲不但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具深度,不愧为拉罗的代表作。伟大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听了这首乐曲之后,曾评价道:“这是极为愉快、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


6.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d小调第九交响曲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该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7.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f小调第一交响曲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是苏维埃政权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音乐家。作为毕业作品而写的《第一交响曲》于1926年演出,是他的成名作。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第一交响曲》的时代,恰好是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有所好转之时。经济的好转,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而《第一交响曲》是受“新经济政策”大背景影响最少的一部作品,更多地体现的是作曲家在把握传统上的驾轻就熟。这是《第一交响曲》的最大闪光点。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可谓是较严格地按照传统曲式形式写作的。作为他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在音乐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这为他的交响曲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作品中已经显示出作曲家成熟期所作交响曲的许多重要特征,在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8. 让·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作于1900年到1902年之间,并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D大调第二交响曲不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也明显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

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期间,赫尔辛基爱乐乐团上演了西贝柳斯的《e小调第一交响曲》,此次演出在整个欧洲确立了西贝柳斯的伟大作曲家地位,也使得公众开始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二年后,西贝柳斯亲自指挥了《D大调第二交响曲》在赫尔辛基的首演,并大获成功。西贝柳斯在这首交响曲中树立了自己的风格,也得到了许多音乐大师的高度重视。这部交响曲在首演后的几个月内得到了广泛的演出,当时的大指挥家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亨利·伍德(Sir Henry Wood)、魏因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r)和托斯卡尼尼都曾参加这些演出。


9. 古斯塔夫·马勒:D大调第一交响曲

《D大调第一交响曲》是马勒28岁那年所写自传式的作品,他曾经在笔记上提到「那些年轻 人、美德与苦恼...」和「富有人情味的喜剧」等批注。此曲常被赋予标题「巨人」,这标题系取自马勒所喜爱作家尚保罗的同名小说,但是小说内容跟乐曲并无关连,巨人其实就是马勒自己,他在曲中叙述青春的欢乐与忧伤,将自身体验化成具有环宇重要性,最后则以胜利来结束,也就是说,马勒的浪漫英雄最终去除悲观,肯定生命与世界的永恒之美。


徐新,中国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从小就对指挥有兴趣。1944年入陶行知主办的育才学校。1949年5月入常州地委文工团,同年9月任该团指挥。后又在苏南文工团指挥。195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两年后,该院建立指挥系,他改学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任该院附中“红领巾”管弦乐队指挥。1972年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任艺术指导及乐队指挥。

曾指挥过大量中外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杜鸣心《青年交响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A大调 钢琴协奏曲》等,并录制了唱片。他的指挥特点热情奔放,注意戏剧性的处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准确,颇有乐感。

兰州市政府于2000年末授予徐新“荣誉市民”称号,为表彰他对交响乐事业的杰出成就。


俞峰,指挥

俞峰,1964年7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1991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委员、常委、院长,十八大党代表。1991年7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先后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6年7月毕业于德国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交响乐队指挥专业,获最高指挥艺术家文凭(与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历)。1997年6月起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院长助理,2009年2月调任中央歌剧院工作,历任副院长、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兼任中国指挥学会会长。

创立的现代指挥教学法,获得国家教育科技二等奖;组织创办了中央歌剧院“国际歌剧季”;率团在国内外指挥演出了《茶花女》《图兰朵》《卡门》《尼伯龙根指环》等大量世界经典歌剧以及《白毛女》《杜十娘》等多部中国原创歌剧,其中《霸王别姬》获第十三届中国“文华大奖”,《热瓦普恋歌》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首届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汤豪塞》荣获文化部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及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演出奖,《红帮裁缝》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等荣誉。


水蓝,指挥

水蓝自1997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2007年开始,他兼任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作为客席指挥家,他与美国的底特侓交响乐团、 旧金山交响乐团、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欧洲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德意志广播爱乐乐团、丹麦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中德广播交响乐团、圣保罗交响乐团等,以及亚洲地区包括日本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都有合作。另外,他还参与过诸多音乐节活动,包括坦格坞音乐节、阿斯本和BBC夏季逍遥音乐节。

在水蓝的执棒下,新加坡交响乐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演奏团体,并与BIS唱片品牌独家签约。水蓝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在德国、瑞士、日本、中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及英国等地进行过演出,广受好评。他还热衷于委托亚洲作曲家进行创作,并安排作品的首演和录音工作。

水蓝生于中国杭州,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桑桐教授学习作曲理论,后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徐新教授和黄飞力教授,并毕业于该校指挥系。1985年他与北京的中央乐团合作完成了他指挥生涯的首度演出,随后即被任命为北京交响乐团的指挥。次年,水蓝前往波士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参加坦格坞音乐节时得以师从里奥纳德·伯恩斯坦。1990年,他参加了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夏季音乐节,指挥该乐团进行演出,并受到大卫·津曼的注意。两年后,应津曼的邀请,水蓝连续两个乐季担当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从1994年至1997年,在尼姆·贾维任音乐总监期间,他在底特律交响乐团任副指挥;同时,他还辅佐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库特·马祖尔,并参与了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在巴黎举办的年轻指挥家计划,得以与皮埃尔·布列兹共事。

自1998年起至今,水蓝为BIS录制了超过16张CD(包括带领新加坡交响乐团进行的齐尔品交响曲全集世界首录,以及与马尔默交响乐团合作的阿诺德和欣德米特作品)。他最近录制的专辑《海景》,被International Music Web国际音乐网站评为2007年最佳唱片之一;他指挥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专辑《Movement》获得2008格莱美奖提名;指挥的《中西相遇——中国笛子协奏曲》专辑获2011年格莱美奖提名。

水蓝获得过的奖项包括:北京艺术节大奖、纽约齐尔品协会奖、波士顿大学杰出校友奖和新加坡总统文化奖。


张艺,指挥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副团长、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艺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学习指挥,还获得了冀瑞铠教授的悉心教诲。2000年至2003年,他走出国门,就读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马克思·博默教授,获指挥硕士学位。

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指挥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演出。他先后执棒的乐团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广州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伦敦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法兰西岛国家交响乐团、以及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等。

他的足迹遍布欧洲、美洲、澳洲与亚洲等地,与他合作过的著名中外艺术家包括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德·卡皮桑、提鲍德、郑明和、张永宙、郎朗、陈萨、宁峰、秦立巍等。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对他极为赞赏,当地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艺是)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张艺因此在2012至2014年连续三年指挥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音乐季演出,以实际行动回报亚洲音乐界对他的期待。

张艺特别热衷于当代音乐的演奏。他多次在中国首演中外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莫扎特《C小调弥撒》、叶小钢的《马九匹》、陈其钢的《道情》等作品。2001年5月张艺在北京与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合作,世界首演了陈其钢作曲、张艺谋导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极大成功;2012年4月,张艺携澳门乐团在澳门圣母玫瑰堂成功首演了莫扎特《C小调弥撒》,将这部“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之一的杰作带给广大音乐爱好者;2014年4月,他再次来到玫瑰堂,成功指挥澳门乐团完美罗西尼《圣母悼歌》的中国首演。

在国际舞台上,张艺频频亮相于各大文化艺术节和著名艺术殿堂。他曾于2004年4月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朝鲜平壤,参加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2005年9月携兰州歌剧院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奏响中国音乐之声;2006年5月,张艺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2007年、2008年他率兰州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与巴黎会议宫演出音乐会和歌剧《大梦敦煌》;2008年7月张艺和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出;2009年1月他与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和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巴黎歌剧院演出;2010年2月他携瑞典皇家歌剧院在斯德哥尔摩演出。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2007年7月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他的倾情参与。其中,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

为了给中国听众送上更多的听觉盛宴,2008年6月,他成功地指挥了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巡回演出;2013年,他还与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携手开展了精彩的巡回演出。

此外,张艺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其中包括2002年1月他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叶小钢交响乐作品,该唱片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这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传播方式,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的活力和面貌。2013年7月张艺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在英国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

2012年5月,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李心草,指挥

李心草,云南保山人。1983年至1988年就读于云南省艺术学校,学习长笛专业。1988年至1989年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长笛演奏员。1989年至1994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徐新教授。1994年起任中央芭蕾舞团常任指挥。1996年至1999年就读于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与表演大学。1999年至今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2006年起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2009年至今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

首位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执棒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李心草的足迹已遍布全球五大洲。与他合作过的音乐团体包括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欧洲重要乐团和歌剧院以及亚洲及大洋洲所有主要乐团和歌剧院。

李心草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奥地利国立维也纳音乐大学,师从已故著名指挥家、教育家徐新教授,奥地利著名指挥大师雷欧普德. 哈格教授。

自担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以来,李心草率领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了无数次历史性的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响应热烈,颇受好评。2007年随温家宝总理出访莫斯科并执棒“中俄文化年闭幕式”音乐会。2008年奥运之际,在举世闻名的维也纳歌剧院执棒维也纳交响乐团与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合作在欧洲首演了中国歌剧“木兰”。2009年,受韩国釜山市长邀请出任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2011年初,率领国家大剧院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出访任务,在首尔艺术中心成功地上演了普契尼“图兰朵”(国家大剧院版)。

在歌剧领域中,李心草相继成功演出了“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魔笛”、“蝙蝠”、“菲德里奥”、“漂泊的荷兰人”、“莎乐美”、“玫瑰骑士”、“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图兰朵”、“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伊达”、“拉美摩尔的鲁契亚”、“爱的甘醇”、“原野”、“木兰”等三十余部经典歌剧。


王进,指挥

出生北京的王进,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指挥,并前往维也纳音乐院随Karl Osterreicher、Leopold Hager继续学习,是国内指挥专业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1988年起,王进开始在欧洲演出,先后师从指挥大师纽曼、祖宾.梅塔和伯恩施坦,他曾于欧洲赢得9次国际性指挥比赛,并指挥过亚洲的日本Yomiuri交响乐团、国立台湾交响乐团等,足迹遍及全球,皆获好评。

王进曾在欧洲指挥了500场音乐会,难怪一些欧洲演奏家惊叹「我们是奥地利人,你是中国人,现在是你教导我们如何演奏莫扎特!」在音乐教育方面,曾任瑞典皇家音乐大学(Swedish Roy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usic in Stockholm)「管弦乐指挥」与「指挥教育法」等科目的教授。


朱曼,指挥

现任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

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中国指挥协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俞峰教授。

朱曼于2009年起担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同时,与国内外众多交响乐团进行过合作,包括:英国伦敦交响乐团、法国贝藏松交响乐团、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墨尔本维多利亚歌剧院、罗马交响乐团、土耳其萨姆松歌剧院、中国爱乐乐团、台北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等,并上演了中外作曲家的多部世界首演作品。

 朱曼作为中央歌剧院“2009--2013年中央歌剧院国际歌剧季”的指挥,执棒中外乐团指挥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蝴蝶夫人》、瓦格纳歌剧《唐豪塞》《女武神》、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卡尔奥夫清唱剧《布兰诗歌》以及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热瓦普恋歌》《辛亥风云》《红帮裁缝》等一系列歌剧作品及大量交响乐作品。并于2009-2011连续三年特邀作为国家大剧院“周末音乐会”的指挥,指挥了多场歌剧音乐会,并创立了“歌剧中的咏叹调”系列音乐会的品牌。

2012、2013连续两年,朱曼于国家大剧院指挥上演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歌剧音乐会,并凭借两部歌剧作品,喜获文化部首次特别设立并颁发的“国家艺术院团剧目展演优秀青年指挥奖”。

2014年9月3日、4日,朱曼指挥中央歌剧院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了贝多芬经典歌剧《费德里奥》。

2014年,由她指挥的原创歌剧《红帮裁缝》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焦阳,指挥

焦阳,美国纽黑文室内乐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的中国人。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曾师从于美国著名指挥家Shinik Hahm、William Boughton,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院长胡咏言,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和已故中国著名指挥教育家徐新。

2012年开始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已正式签约客席指挥。

2013年考入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大师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