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四交响曲
Microphones:
Neumann-KM183
Neumann-KM184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Neve 1073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Orpheus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艾格蒙特序曲
艾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艾格蒙特》所写的戏剧配乐的序曲。作于1810年,作品84号。贝多芬为歌剧、戏剧所写的序曲,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这首序曲最受欢迎。
艾格蒙特序曲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主题形象鲜明,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品。根据音乐的情节和内容,序曲分为“在西班牙殖民者统治压迫下的荷兰人民的苦难”、“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暴政的激烈斗争”和“荷兰人民的胜利场面”这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经过整个乐队奏出长和弦之后,弦乐部分在低音区奏出几个无比沉重的音符,仿佛在讲述荷兰人民在重压之下的苦难。这一部分给人以极端压抑的感觉。
第二部分一段略显轻快的旋律使压抑的气氛暂时得到一些缓解,仿佛艾格蒙特号召人民团结起来,通过斗争来争取自由;但环境是严酷的,斗争是艰苦的,艾格蒙特揭竿而起,革命力量在不断壮大。
第三部分经过顽强的斗争,艾格蒙特不幸殉难。但荷兰人民的革命斗争并未因此而结束,而是规模更加庞大、气势更为宏伟,终于一步步走向胜利。主题中那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正是贝多芬许多作品共同主题的体现。荷兰人民为胜利而狂欢,英雄艾格蒙特的名字和光辉形象也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艾格蒙特序曲以英雄性的构思及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这是最通俗易懂和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经常作为一首独立的交响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
第四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作于1805-1806年,题献给鲁道夫大公,于1808年出版。这是一首规模庞大的乐曲,它的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音调,在沉静中蕴藏着无比雄浑的内在潜力,是贝多芬热情横溢的抒情作品之一。
全曲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乐章开始突破惯例,没有用乐队演奏的部分,而是由钢琴直接奏出很有特色的第一主题,此主题由敲击动机构成。之后加入乐队并加以发展,音乐从G大调突然转入B大调,调性色彩形成鲜明对比。钢琴的一些轻快的三连音乐句也使色彩有所变化,然后钢琴转入更加富于即兴式的发展。在钢琴奏出的格外有表情的连接段之后,音乐的进行一改开头的那种静观、沉思的形象,而变得越来越热烈激昂,这时,第一小提琴以D大调奏出第二主题。展开部由钢琴开始,以一些不安宁的下行音阶进行为基础,其中也有一些抒情的段落,第一主题在这里得到过非常有力的肯定。再现部有所压缩,但更富于表情。贝多芬曾为这个乐章写过两套华彩乐段,其中一套长达100小节,另一套是51小节。此外,莫舍勒斯、克拉拉•舒曼、封•彪罗、安东•鲁宾斯坦、布索尼等都为这一乐章写过华彩乐段。 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e小调,2/4拍,即兴风格,共有72小节。这个乐章以发展对话原则为基础,其中有两个对比性的形象,一个是弦乐齐奏的严厉恐怖的断音主题。另一个是钢琴叹息般的答句,一直十份优美动人,贝多芬曾注明整个乐章的钢琴都要使用弱音踏板,强调钢琴乐句的温柔的性质。很明显,这两个主题的对比孕育着一种标题性的构思。在音乐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钢琴的叹息般的音型越来越宽广有力,它那激动的颤音和乐句都很富有激情。这一阵戏剧性的热潮过后,乐队的主题在低音区神秘地隐约可闻,在乐队的持续和弦的背景上,钢琴最后一次露面,就在这极为轻微的持续音中,隐约不间断地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回旋曲,甚快板,G大调,2/4拍,回旋曲式。这个回旋曲是明朗、轻快而欢愉的。紧接前乐章由弦乐奏出气愤明快活泼而且富于节奏感的主要主题。钢琴将此部分变奏反复,经过部分出现后,乐队再以强奏将主要主题反复。副主题由钢琴以弱奏呈示,给人沉稳的感觉。管弦乐队承奏后,钢琴奏出华丽的分解和弦。接着是主要主题的再现,之后进入钢琴与乐队对话的发展部分,当钢琴将副主题再现后,主要主题再度出现形成高潮。
第四交响乐
第四交响乐是贝多芬在创作第五交响乐的过程中于1806年间创作的。最为奇怪的是贝多芬当时正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是暂时中断命运交响曲的创作、在灵感的推动下用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的。这部降B大调交响曲,虽然创作在后,但完成在先,故编号为第四交响乐。
该作品共四个乐章:1、柔板—活泼的快板;2、柔板;3、活泼的快板;4、不太快的快板。第一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
首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二二拍,带引子的奏鸣曲式。引子暗示了该乐章的内容,从有着朦胧的神秘感的降b小调弱奏开始,先上升到B大调,再经过降G,由定音鼓和小号引回降B大调。同样的引回法在从展开部到再现部的过程中也出现,定音鼓滚奏20小节之长。第一主题极其欢快,充满活力和喜悦,木管乐器的旋律更加强了这一效果。在发展部中出现了弦乐器与管乐器的对话,一唱一和,旋律温馨。再现部较为短小,并直接引入花俏的尾声。
第二乐章:柔板
第二乐章(柔板),降E大调,四三拍,慢乐章,奏鸣曲式。该乐章主要由小提琴奏出平静、如歌的第一主题,伴奏则有着放松但持续的律动感。第二个主题是单簧管独奏,有些忧郁的情调;在整个乐队重申此主题时,情感愈发强烈。法国作曲家埃克托·白辽士亦形容此乐章是“纯洁如天使般,难以抗拒的柔情蜜意,然而奇妙的艺术在加工期间完全消失”。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四三拍,谐谑曲。该乐章是ABABA形式,即谐谑曲和三声中部在出现第一次之后,又重复了一遍。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中同样运用了这一结构。全曲幽默而充满能量,从开头就可以听出主题的元素。三声中段效果则仿效一个业余管乐队演奏时,被一众醉醺醺的小提琴手打扰之情况。在谐谑曲第三次出现时,由圆号强烈地切断。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
末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四二拍,奏鸣曲式。该乐章虽然速度标记不算极快,但多十六分音符,听起来依然迅猛生动。再现部之前有一段巴松管独奏的柔和乐段,但随即又进入了急促的尾声。尾声规模较大,变出各种花样,直到快活地结束。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并不喜欢这一交响曲,他评论说:“低音提琴乐手一定要抱怨,‘作曲家竟让我像野山羊一样疯疯癫癫。’”
指挥:张艺
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艺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0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学习,并得到了冀瑞铠教授的悉心教诲。2000年至2003年,他就读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马克思博默教授,获指挥硕士学位。
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呈献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演出。他先后执棒的乐团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广州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马来西亚爱乐乐团(Malay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德国广播爱乐乐团(German Radio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古巴交响乐团(Cuba Symphony Orchestra)、瑞典皇家歌剧院(Kungliga Operan)、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Orchestra Colonne of Paris)、法兰西岛国家交响乐团(Orchestre national d’île de france)、以及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Württemberg Chamber Orchestra)等。
他的足迹遍布欧洲、美洲、澳洲与亚洲等地,携手合作过的著名中外艺术家包括伊曼纽尔帕胡德(Emmanuel Pahud)、文策尔富克斯 (Wenzel Fuchs)、雷诺德•卡皮桑 (Renaud Capucon)、提鲍德(Jean-YvesThibaudet)、郑明和(Myung Wha Chung)、张永宙(Sarah Chang)、郎朗、陈萨、宁峰、秦立巍等。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对他极为赞赏,当地新闻媒体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张艺是)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因此张艺在2012-2014年连续三年指挥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音乐季演出,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亚洲音乐界对他的支持与厚爱。
张艺曾指挥演出许多中外作品的中国首演,且非常热爱当代音乐,他指挥的中国首演作品有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叶小纲的《马九匹》、陈其刚的《道情》等。2001年5月张艺在北京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世界首演了陈其刚作曲、张艺谋导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极大成功;2012年4月,张艺携澳门乐团在澳门圣母玫瑰堂成功首演了莫扎特《c小调弥撒》,将这部“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之一的杰作带给广大音乐爱好者;2014年4月,他再次来到玫瑰堂,成功指挥澳门乐团完美罗西尼《圣母悼歌》的中国首演。
2012年5月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2007年7月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他的倾情参与,其中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
为了给中国听众送上更多的听觉盛宴,2008年6月,他成功地指挥了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巡回演出;2013年,他还与德国符腾堡室内乐团携手开展了精彩的巡回演出。
此外,张艺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其中包括2002年1月他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叶小纲交响乐作品,该唱片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这是一种意义非凡的传播方式,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的活力和面貌。2013年7月张艺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在英国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
在国际舞台上,张艺频频亮相于各大文化艺术节和著名艺术殿堂,他曾于2004年4月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朝鲜平壤,参加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2005年9月携兰州歌剧院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奏响中国音乐之声;2006年5月,张艺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2007年、2008年他率兰州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与巴黎会议宫演出音乐会和歌剧《大梦敦煌》;2008年7月张艺和中央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出;2009年1月他与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在巴黎歌剧院演出;2010年2月他携瑞典皇家歌剧院在斯德哥尔摩演出。
2015年11月,张艺带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首次独立“走出去”,赴瑞士博丽欧剧院、圣普雷剧院及日内瓦万国宫演出三场音乐会。此次赴瑞士演出广受赞许并意义非凡:瑞士博丽欧剧院与圣普雷剧院的演出,是对于中国-瑞士建交65周年的纪念;联合国于日内瓦万国宫主办的“五常联合音乐会”,更具有庆祝联合国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呼吁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保罗·巴杜拉-斯科达 Paul Badura-Skoda
师从钢琴大师埃德温·费希尔,后被指挥大师威廉·富特文格勒发掘。他的作曲家朋友弗兰克·马丁,为他创作了一首钢琴协奏曲。他后来与伟大的俄罗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建立了深远的合作和友谊。长久以来,保罗·巴杜拉-斯科达被视为维也纳古典音乐发展的象征。作为代表维也纳文化传承者的“贝森朵夫戒指”的持有人,他常受邀为重要嘉宾出席主要的国际音乐节。巴杜拉-斯科达曾与许多声名显赫的指挥大师合作过,如汉斯·克纳佩兹布什、赫伯特·冯·卡拉扬、乔治·赛尔、卡尔·伯姆。他还与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查尔斯·马克拉斯爵士、乔治·索尔蒂、翰·埃利奥特·加德纳等指挥家合作过。他发行过超过200张黑胶唱片和CD,包括舒伯特、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全套钢琴奏鸣曲,用来演奏的古乐器均来自他的个人收藏。巴杜拉-斯科达博古通今,乃现代乐器及古乐器演奏方面的权威。甚至有人称他为当代古钢琴演奏的先驱,也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古钢琴如今被世界各地更多的音乐舞台所了解。他对从巴赫和莫扎特到现代音乐各种风格和对现代乐器演奏的深刻理解,赋予他演奏一种独特的声音,从未停止给观众和乐评带来惊喜。巴杜拉-斯科达不仅是演奏莫扎特的专家,作为维也纳人,他还对舒伯特有着地道的见解,从未停止过对其音乐的热爱。他对巴赫的音乐极为推崇,并创作了《巴赫键盘乐曲的诠释》(牛津大学出版社)。此外,巴杜拉-斯科达也活跃于指挥和作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