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响乐团 - 莫扎特“对话”贝多芬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莫扎特:魔笛序曲

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Neumann-KM183
Neumann-KM184
SENNHEISSER 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Orpheus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浙江交响乐团 - 莫扎特“对话”贝多芬

指挥:张艺

小提琴:黄蒙拉

录音日期:2017.1.15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魔笛
《魔笛》是一部深具哲理意味的德国民族叙事歌剧,上演于1791年。在这部歌剧中,莫扎特运用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的神话剧的形式,体现了他的“乌托邦”的理想,即智慧终将战胜愚昧,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善良终将战胜邪恶。这部歌剧的剧情十分离奇和稚气,情节的发展也有不合逻辑之处,但歌剧上演后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无疑体现了当时的欧洲民众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对“自由、平等、博爱”的向往。故事的中心情节叙述了古埃及一个叫做埃米诺的王子,同他所爱慕的少女帕米娜的爱情经历,他们两人在捕鸟人帕帕杰诺和智慧与光明王国的祭司萨拉斯特罗的帮助之下,在紧急关头依靠魔笛的魔力,经受了种种严峻的考验,最后终成眷属;而代表邪恶势力的夜女王和摩尔人则仓惶地被赶走了。 而这部歌剧的序曲非常有名,用奏鸣曲形式写成。整个序曲就好象是一股源源涌出的水流,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为第三号,这首则是第四号。

全曲曲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经过句后,小提琴弱奏奏出第二主题。双簧管重复后,又经经过句,主奏小提琴重复开头主题后,进人快速音群,然后在中提琴伴奏下。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由全合奏的呈示部支持局面,在第二主题后,主奏乐器根据经过句使用过的音型在高音域奏快速音群,然后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再现部经过句音型,在华丽的快速音群进行中,第二主题由主奏小提琴以主调表现,经过句的快速音群又灿烂地发展,终结部使用了曾引出前奏的尾奏音型,最后以激烈的音响而告结束。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A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与第一小提琴相叠三度作音阶化下行。弦乐伴奏后。主奏小提琴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二段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之三度相叠。副主题也用主调表现,主奏小提琴奏第一段音型,双簧管模仿,然后全合奏,以延长音告一段落后进人华彩。终结部亦以先奏小提琴为中心,重现第一段主奏出现前的音型,最后以主要主题后半部音型结束。

第三乐章: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再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其中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对话并构成三度重叠,双簧管和圆号又三度相叠。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快板的第二主题开始,再重现第一主题,双簧管反复,主奏小提琴强调节奏润色后,这个主题后半部音型由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表现而平静地结束。

F大调第六交响曲
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并亲自命名为《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这部作品1808年在维也纳首演,由贝多芬亲自指挥,在首演节目单上,他写到:“乡村生活的回忆,写情多于写景”。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指挥:张艺
张艺,指挥家,自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学习指挥,并获得冀瑞铠教授的悉心教诲。2000年至2003年就读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马克思博默尔教授,获得指挥硕士学位。 

张艺作为当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曾与众多国内外著名乐团合作,指挥了大量音乐会、歌剧和芭蕾舞剧,并录制唱片。曾先后执棒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澳门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广州交响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和法国巴黎克洛纳乐团等。

张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洲、澳洲与亚洲等地,曾与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德•卡皮桑、郑明和、郎朗、陈萨、宁峰等多位中外艺术家合作演出。在马来西亚演出音乐会时,被当地新闻媒介赞为“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并得到马来西亚国王与王后的赞赏。 

2001年5月张艺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在北京世界首演了陈其刚作曲、张艺谋导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极大成功;

2002年1月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制叶小纲交响乐作品的唱片;

2004年4月,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朝鲜平壤,参加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

2005年9月率兰州歌剧院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演出;

2006年5月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

2007年、2008年,率兰州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与巴黎会议宫演出音乐会和歌剧《大梦敦煌》;

2007年7月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

2008年6月成功的指挥了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巡回演出;

2008年指挥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

2008年7月和中央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出;

2009年1月与法国Orchestre Colonne乐团和中央芭蕾舞团在巴黎歌剧院演出;

2010年2月指挥瑞典皇家歌剧院乐团在斯德哥尔摩演出;

2012年4月指挥澳门乐团在澳门圣母玫瑰堂成功首演了莫扎特《c小调弥撒》。

2015年起,担任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小提琴:黄蒙拉
黄蒙拉1980年1月8日出生于上海。黄蒙拉是当代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2002年,黄蒙拉荣获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同时获得了这届比赛中的“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和“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被誉为“东方的帕格尼尼”。黄蒙拉先后跟随张欣、俞丽拿教授、乔治.帕克教授 (Gyorgy Pauk) 以及托马斯. 布兰蒂斯教授 (Thoma Brandis ) 学习小提琴,并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黄蒙拉技巧精湛、心理表现稳定、情感处理细腻,其演奏彰显出一丝不苟的严谨,并融汇了丰富的个性元素。著名的英国《留声机》杂志称赞“他的才华正快速的为世人所知”。

2006年10月,黄蒙拉应邀参加丹麦菲斯登堡宫为丹麦女皇演奏,其表现得到皇室成员高度称赞。

2007年4月,黄蒙拉于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托尼音乐厅及波士顿乔顿音乐厅举办了美国首演。2007年12月于北京担任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演出嘉宾。

2008年5月于久负盛名的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举行独奏会,成为首位受邀在此音乐节举行独奏会的中国小提琴家。

2009—2010音乐季他参与了更多重要演出,包括台湾的帕格尼尼音乐节,并与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及日本NHK交响乐团分别在中国及日本巡回演出。

2011年,黄蒙拉与另一著名德国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巡演。并在同捷克爱乐的巡演中拉开了2011—2012音乐季的序幕。

2012年3月与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在墨西哥巡演,2012年7月与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均获得巨大成功。

2013年与德国武腾堡室内乐团和捷克布拉格室内乐团在中国的巡演得到一致的好评。2013年还在日本与意大利展开了一系列演出活动。

黄蒙拉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副教授。2011年开始还担任日本Ishikawa Music Academy 大师班特聘教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