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纪念让·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让·西贝柳斯:芬兰颂,作品26

让·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

让·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43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Anniversary Edition
SCHOEPS MK4
SENHEISSER-MKH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MMA-4             Neve 1073 
Millennia HV-3D-8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Orpheus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纪念让·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音乐会

艺术家:

小提琴:黄蒙拉

指挥:张艺

录音日期:2015.5.16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芬兰颂》
《芬兰颂》是芬兰国宝级作曲家西贝柳斯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作于1899年。在19世纪后半期,芬兰处于沙皇俄国残暴压迫下,民族意识正在觉醒,争取独立、解放的潮流日渐强大。西贝柳斯作为一个音乐家,拿起手中的笔以音乐为武器,积极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写下了大量的富于芬兰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芬兰颂》就是这其中最为优秀杰作,作曲家并凭借此曲奠定了芬兰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当时,由于芬兰正处于沙俄的重压之下,《芬兰颂》在上演时曾冠以《夜曲》这样的标题,以瞒过当局审查。但最后还是被当局发现,曾一度被列为禁演曲目。《芬兰颂》这首乐曲的旋律感人肺腑、深入人心,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最早完成于1903年,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作者十分热爱芬兰的自然景色和古代诗人荷马的文学史诗,在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这种感情。音乐主题热情奔放,富有浓郁的芬兰气息。由于西贝柳斯本人就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所以他非常了解小提琴的表现能力,在作品中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整个作品如一幅音画,栩栩如生。在小提琴协奏曲领域中是技巧最艰深、曲风最华丽的作品,被列入小提琴音乐的经典文献,是许多小提琴演奏家乐于接受挑战的曲目。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是作曲家七部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完成于1902年,虽然在风格上有受到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也是D大调,而且配器几乎相同)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影响,但在音乐语言上,西贝柳斯的这部交响曲却具有个人鲜明的色彩,西贝柳斯习惯赋予音乐以一种明显的庄严感,就情感层面而言,这首《第二交响曲》和他自己的其他交响曲截然不同,乐曲中洋溢着变化多端的芬兰民族精神,能快速地在乐观和悲观两极之间转化。听众们能从这部交响曲中体会到芬兰别样的风土人情和作曲家西贝柳斯那宽广的胸怀。



指挥 张艺
指挥家张艺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0年被保送大学指挥系学习,师从徐新教授,同时得到冀瑞铠教授的大力扶持。1994年成为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1995年他录制了第一套激光唱片,并率团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演出大获全胜,得到马来西亚国王和王后的赏识,被当地新闻媒介赞为"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的指挥家"。1996年6月他在北京指挥了莫扎特歌剧《女人心》的首演,引起轰动,九月率中国少年交响乐团赴香港进行两场访问演出。在中国首次指挥演出了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托克的《电话本》和叶小钢的《马九匹》、陈其钢的《道情》等作品;与上海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他又指挥中央芭蕾舞团演出舞剧《天鹅湖》和《吉赛尔》。他曾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现为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音乐总监,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2000年至2003年,张艺就读于德国Saarbrucken音乐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Max.Pommer教授,并与该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多次交响音乐会。


小提琴 黄蒙拉
黄蒙拉1980年1月8日出生于上海。黄蒙拉是当代最活跃的小提琴家之一。2002年,黄蒙拉荣获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同时获得了这届比赛中的“帕格尼尼随想曲演奏奖”和“纪念马里奥罗明内里奖”,被誉为“东方的帕格尼尼”。

黄蒙拉出生于上海,先后跟随张欣、俞丽拿教授、乔治.帕克教授 (Gyorgy Pauk) 以及托马斯. 布兰蒂斯教授 (Thoma Brandis ) 学习小提琴,并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德国吕贝克音乐学院。黄蒙拉技巧精湛、心理表现稳定、情感处理细腻,其演奏彰显出一丝不苟的严谨,并融汇了丰富的个性元素。著名的英国《留声机》杂志称赞“他的才华正快速的为世人所知”。

黄蒙拉曾与很多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其中包括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贝班格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法国尼斯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日本爱乐乐团、京都爱乐乐团、大阪爱乐乐团、仙台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墨西哥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以及澳门乐团等。

合作过的著名指挥包括尼姆·约菲、谢弗、汤沐海、路易索蒂、道斯贾得、布兰维尔、陈燮阳、张国勇以及吕嘉等。2006年10月,黄蒙拉应邀参加丹麦菲斯登堡宫为丹麦女皇演奏,其表现得到皇室成员高度称赞。2007年4月,黄蒙拉于纽约林肯中心爱丽丝托尼音乐厅及波士顿乔顿音乐厅举办了美国首演。2007年12月于北京担任国家大剧院开幕音乐会演出嘉宾。2008年5月于久负盛名的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举行独奏会,成为首位受邀在此音乐节举行独奏会的中国小提琴家。

2009—2010音乐季他参与了更多重要演出,包括台湾的帕格尼尼音乐节,并与瑞士巴塞尔交响乐团及日本NHK交响乐团分别在中国及日本巡回演出。2011年,黄蒙拉与另一著名德国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成功地进行了中国巡演。并在同捷克爱乐的巡演中拉开了2011—2012音乐季的序幕。

2012年3月与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在墨西哥巡演,2012年7月与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合作,均获得巨大成功。2013年与德国武腾堡室内乐团和捷克布拉格室内乐团在中国的巡演得到一致的好评。2013年还在日本与意大利展开了一系列演出活动。

黄蒙拉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副教授。2011年开始还担任日本 Ishikawa Music Academy 大师班特聘教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