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19中国爱乐2015-2016音乐季开幕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普罗科菲耶夫:《三个橘子的爱情》组曲,作品33bis

柴可夫斯基: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根据但丁原著所作的交响幻想曲,作品32

普罗科菲耶夫 :E小调交响协奏曲,作品125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AE
Schoeps MK4
Senheisser MKH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Millennia HV-3D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2015.9.19中国爱乐2015-2016音乐季开幕

大提琴:王健
指挥:杨洋
录音日期:2015.9.19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柴科夫斯基《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
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Francesca·da·Rimini, op.32)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但丁《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的故事题材创作的一首交响幻想曲作品,又名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柴可夫斯基原本是计划写成一出歌剧,但由于与剧作家关系不合,所以只将这个题材转化为一部管弦乐幻想曲(如其副标题所示);因此这部作品的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这是一部富于造型美和表现力的杰作,除了音乐本身具有惊人的情绪化的画意之外,它还达到了作曲家前所未有的热情、力量和悲壮境界。

普罗科菲耶夫《三个橘子的爱情》
1918年,普罗科菲耶夫经西伯利亚、日本而到美国,途中根据意大利威尼斯剧作家戈齐在1761年撰写的《三只香橙之恋》的故事,构想了一部剧本,普罗科菲耶夫到达芝加哥后,认识芝加哥歌剧院指挥康巴尼尼(1860-1919),因受他的委托,遂着手写作这部新歌剧,半年完成了这部杰作。1924年,作曲家又从这部歌剧的音乐中选出六首曲子,亲自编写成组曲,内容有谐谑者、女巫场面、进行曲、诙谐曲、王子和公主、逃亡。

普罗科菲耶夫《e小调交响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作品125)是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14年后创作完成的,相当于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同是也是作曲家所完成的最后一首大提琴曲。作曲家不叫这一首乐曲为“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最大的理由很可能是因为这首乐曲原是作品58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的改编。

作品虽然很快便被写了出来,但遗憾的却是在1952年首演时没有能够获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大提琴独奏部分被写得技巧过于艰深和复杂,另外音乐也缺少有机的完整性,因而观众自然也就是反应相当的冷淡。此后,普罗科菲耶夫针对其失败的原因在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力帮助下又对作品进行了重大的修改,甚至许多段落还推翻了重写。由于改写后的音乐不仅独奏声部的乐思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作为协奏的整个乐队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品中高度的戏剧性内容和形象的交响发展很有些近似于他的第五与第六交响曲,而其中鲜明的音乐主题和抒情的叙述乐段又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他的最后一部杰作《第七交响曲》,由此普罗科菲耶夫便在最后定稿时将原来的名称“第二大提琴协奏曲”改变成为《大提琴交响协奏曲》,并将它题献给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后来这首《大提琴交响协奏曲》也正是在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广泛演奏和大力宣传推介下才得以名声远扬,并成为了世界大提琴音乐文献中的精典之作。


大提琴:王健
王健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时,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斯特恩的鼓励与支持下,王健踏上赴美学习之路。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家奥尔多·帕瑞索。

王健和世界很多顶尖乐团进行过合作,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爱乐乐团,克林夫兰管弦乐团、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英国的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法国的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国家广播乐团,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瑞典的哥德堡交响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马勒室内乐团和日本NHK交响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上执棒的大师级指挥家包括阿巴多、萨瓦利什、雅尔维、夏伊、迪图瓦、艾森巴赫,郑明勋和杜达梅尔。

王健录制过很多唱片,最近几张是和悉尼交响乐团,阿什肯纳齐合作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和名为《梦幻曲》(Reverie)的大提琴与吉他小品集。此外他录制过的唱片还包括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巴罗克作品辑、和柏林爱乐乐团、克劳迪奥·阿巴多、吉尔·沙汉姆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和古本江交响乐团合作由汤沐海指挥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集、和郑明勋、吉尔·沙汉姆与保罗·梅耶合作录制的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雷丝、杜梅合作演奏的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曼室内乐集。王健使用的大提琴由已故林寿荣先生的家人慷慨借予。

指挥:杨洋
杨洋生于音乐世家,自幼学习钢琴,师从钢琴教育家李其芳教授。后随徐新、吴玲芬教授学习指挥,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俞峰教授。

2006年11月,在希腊举行的迪米特里·米特罗普洛斯国际指挥大赛中,杨洋以出色的表现和无可争议的优势一举夺得第一名,成为在这项顶级国际大赛中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指挥。

作为中国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杨洋与国内所有主流乐团及歌剧院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包括德国科隆爱乐乐团、斯图加特爱乐乐团、莱茵国立爱乐乐团、意大利罗马交响乐团、维罗纳歌剧院、法国戛纳交响乐团、波尔多交响乐团、希腊交响乐团、雅典室内乐团、韩国仁川爱乐乐团等在内的国外众多乐团也成功的留下了他的足迹。世界著名大提琴家林·哈雷尔、阿尔本·格哈德,小提琴家奥古斯汀·杜梅、雷纳德·卡皮松、林昭亮,钢琴家郎朗、巴瑞·道格拉斯、白建宇,女高音曹秀美,单簧管演奏家萨宾娜·迈耶等都与他有过精诚的合作。

1998年杨洋在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成功的开始了他的职业指挥生涯,并连续八届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执棒歌剧与音乐会。2000年-2005年任中国爱乐乐团助理指挥。2006年赴韩国参加由指挥大师郑明勋主持的大师班。2009年,他参与并主持组建了杭州爱乐乐团。

从2009-2012年,杨洋已率领杭州爱乐乐团出色的完成了三个音乐季近200场的演出。根据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文化发展要求,在他的策划和推动下,杭州爱乐乐团与德国柏林爱乐乐团和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建立了长期战略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成功引入和引进了演奏家交流计划、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和歌剧合作机制,使杭州爱乐乐团这支年轻的乐团能够迅速的走向职业化并与国际成功接轨。短短三年时间,杨洋与杭州爱乐乐团已经成功的在德国梅克伦堡音乐节、石荷州音乐节、意大利拉维罗音乐节、艾米莉亚·罗马涅音乐节、陶尔米纳音乐节、斯洛伐克卢布尔雅那音乐节等欧洲著名音乐节登台亮相,赢得了欧洲观众的喝彩及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评价与关注。

杨洋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常任指挥、杭州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