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乐团-2016新春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李焕之:《春节序曲》

张豪夫:《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第一乐章)

王丹红:古筝与乐队《如是》

施耐德:笙协奏曲《易》(第三乐章《兑》)

唐建平:马头琴、呼麦、口簧与乐队:《源》

朱践耳:《黔岭素描》 (第三乐章《月夜情歌》;第四乐章《节日》)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SCHOEPS MK4
Robert Neve Condeser MIC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Robert Neve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上海交响乐团-2016新春音乐会

指挥:阎惠昌 

古筝:苏畅

笙:翁镇发 

马头琴、呼麦、口簧:麦拉苏 

录音日期:2016.2.6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创作的《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春节组曲》是作曲家根据其在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于1955-1956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组曲,表现了过春节时人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其中,第一乐章最为人们所熟知,常以《春节序曲》为名单独演出。乐曲由一个热闹非凡的引子揭开序幕,它由后面出现的两个主题共同构成,紧凑的节奏与活泼跳跃的旋律都令人感受到那份欢喜,传统乐器鼓钹与小镲更为之添上一份过年时的喜庆气氛。引子过后便是乐曲的第一部分,首先出现的主题明朗粗犷,表现了秧歌群舞的场面;另一个主题则由长笛主奏,它更显的灵动又俏皮。中部和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旋律十分抒情,悠扬婉转,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抒发的祝福语问候。在经过多件乐器分别依次重复这段旋律后,音乐再现了第一部分,音乐在这里不断重复与变化,传统乐器则营造出锣鼓喧天的节日景象,最终共同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
《第一交响曲——圣咏长安》这一标题中“圣咏”、“长安”二词,前者是西方教会仪式中实用的音乐体裁,后者则以中国古代都城之名,它们的出现就体现出了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与核心内容,即东西方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在第一乐章中,人们不难听出音乐中取材于陕西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曲调和对欧洲中世纪古老的宗教歌曲的使用。作曲家对这两个素材进行了精心的加工以及变化,加入自己的音乐语汇与风格,使之不仅仅停留在引用的层面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融合成一个整体。

古筝与乐队《如是》
古筝与乐队《如是》创作于2012年3月,由王丹红受古筝演奏家苏畅的邀约创作而成。该作品的标题所指的就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歌妓柳如是,其主要主题也来自于王丹红创作的同名电影音乐《柳如是》。

乐曲一开始,婉转清澄的筝声独自流淌,像是一帘珠玉穿成的帷幕缓缓掀起,一切的故事都即将从这里开始。紧接着,乐队夹杂着不和谐的各类音色突然进入,随后齐奏出的锤击般的音符仿佛在此宣告了这位女子的悲剧结局。乐队所奏的主题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如同一副展开的历史长卷。曲中筝声时而高昂、乐队紧随其后,好似营造出了金戈铁马的壮士般的浩荡之气;时而温婉如玉,一句句皆似女子娓娓道来之声,乐队也随之变得抒情悠扬;时而又声声紧凑,好似浪头一样一波接着一波翻滚前行。筝声仿若她的化身一般,这位明末奇女子的一生中的爱恨情仇与民族气节随之尽现其中。

笙协奏曲《易》
笙协奏曲《易》是其为37簧笙所写作的。此次演奏该曲目的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先生正是37簧传统改良笙的设计研发人之一,由于原来的传统笙无法满足他在音乐上的需求,他同笙演奏家牟善平一同对其进行改良,并且于1985年改制完成,称作“37簧加键圆笙”,使用它既能演奏传统笙曲,也能非常好地适用于现代作品。施耐德所创作的这部笙协奏曲《易》曾于2012年在德国基尔以及首届中国笙艺术周周翁发专场音乐会上演过。标题所取的“易”极具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核心,在易经中,“易”有三个含义,即变易、简易、不易。此三易深刻道出了世间万物运转与天地间的规律。该作由翁镇发本人演奏,想必届时人们更能深深感受到这支堪称完美的改良笙所带来的听觉体验。

马头琴、呼麦、口簧与乐队:《源》 
《源》于2007年3月首演与日本东京大获成功,此后层多次在国内、日本、韩国等地上演,深受听众的好评。作品使用诸如呼麦、马头琴等等富有自然气息的声音,传递了回归本真、回归自然、回归天性的愿望。

乐曲的引子部分由短笛奏出,接着人声唱出了对草原的赞歌,马头琴与呼麦也仿佛跟着一同赞颂,草原上的自然风光就这样在人们面前铺展开来。接下来,马头琴与呼麦成为主角,具有长调性质的独奏表现了草原人民向往自由的姿态。之后,竖琴、弦乐、木管组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摹了色楞格河上的波光粼粼与河下的暗潮汹涌。接着音乐进入全曲的高潮部分,它表现了草原上的盛大宴会。口簧开始加入到演奏之中,其跳跃的声音活泼有趣,马头琴则被冠以复杂的技巧,同乐队一起将音乐推向高潮。就如同唐建平自己所说的,呼麦、马头琴拉奏以及这些原生态的音响都是在“以其特有的朴质和苍凉,默默释放心灵的怡然和安详”。

《黔岭素描》
《黔岭素描》是朱践耳1981年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体验生活,汲取民间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全曲共四个乐章,分别是《赛芦笙》、《吹直箫的老人》、《月夜情歌》和《节日》;乐曲描绘了侗苗族人的幸福生活与所居地的美丽景色。

此次演出的第三乐章《月夜情歌》描写的是侗族青年们甜蜜的爱情生活,乐曲时而甜美悠扬,时而热情洋溢,细致地描绘出了青年男女倾心相爱、互诉衷肠的景象。第四乐章《节日》则展现了苗族人民传统节日“吃新节”到来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来,共同庆祝节日的热闹场面。作曲家在乐曲中用上苗族铜鼓舞、芦笙舞的节奏与旋律,以此描绘了苗族山寨的欢腾景象。


指挥:阎惠昌
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1987年中国首届专业评级获授予国家一级指挥。阎氏于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随即受聘为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曾先后指挥北京、上海、台湾、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所有专业中乐团。自1997年6月起履任于香港中乐团。历年来获奖无数,包括新加坡政府「2001年文化奖」、香港特别行政区铜紫荆星章、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综合类评委会特别奖(指挥类)、台湾第五十一届中国文艺奖章(海外文艺奖-音乐)等。阎氏现应聘担任多间音乐院校客席及特聘教授,秉持传承理念,曾多次于国内外及香港进行演讲及教授工作,更为首位华人讲者获邀至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e musique et de danse de Paris讲学。现为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及其音乐学院访问学人,并兼任台湾国乐团音乐总监。

在过去十多年,香港中乐团在阎氏的带领下,创下多个中乐发展的里程碑。近年,乐团获各地知名艺术节及音乐节邀请演出,艺术成就获业内人士、传媒、观众的肯定。于香港中乐团推行全方位拓展,在音乐艺术方面,不但传承千年之乐章、南柔北刚之神韵,推动委约作品,亦积极与西方音乐界互动、探索交融,「乐旅中国」成为品牌音乐会、领导发展乐器改革—环保胡琴系列;于教育方面,倡议香港演艺学院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并实施「专业乐团实习计划」,及倡议创立全球首个中乐团乐队学院;于普及中乐方面,创办器乐节,包括胡琴、鼓、笛箫及筝等;于中乐专业范畴方面,曾举办主持多次中乐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于香港演艺学院开设中乐指挥硕士课程、倡议举办全球首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获国内外各专业音乐学院广泛支持。

阎氏亦为活跃作曲家,创作乐曲屡次获奖,作品包括交响音画《水之声》、琵琶独奏《思乡曲》。其他作品包括佛教音乐《沩仰宗》、《青莲遇月》和《传灯续明》等。阎氏早期曾创作及监制计算机音乐作品唱片专辑,其指挥香港中乐团的影音产品亦陆续推出。除中乐指挥外,他亦涉足于西洋交响乐队指挥,曾合作的乐团包括北京交响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及深圳交响乐团等。

古筝:苏畅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教师,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新十大古筝演奏家”,同时兼任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杭州爱乐等众多乐团客座演奏家。2002年“龙音”杯国际大赛少年专业组金奖、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少年专业组金奖、2007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弹拨组金奖得主。2011年获得youtube交响乐团独奏家比赛桂冠。她曾一路保送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及研究生。

苏畅六岁习筝,启蒙于尹长平老师。1996年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她曾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墨西哥、古巴、印度、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参加独奏、协奏曲演出,并与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美国芝加哥小交响乐团,美国Youtube交响乐团等近十个美国乐团合作,还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德国曼海姆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瑞士青年交响乐团,德国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室内乐团等合作,受到热烈好评。

她首演的独奏、协奏作品有:《中山装》、《如是》、《巴松错》、《冬虫夏草》、《向晚》、《黑暗的献诗》、《山鬼》等。2010年12月,受邀于世界著名新世纪音乐大师喜多郎,参加在旧金山的即兴专场演出。她的专辑有《中山装》、《如是》、《云裳诉》、《禅茶一味》等,其中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的《中山装》于2010年在美国发行。

她曾先后应邀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武汉爱乐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上海民族乐团、浙江省歌舞剧院民乐团等合作演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TVB,上海东方卫视、洛杉矶1300电台等录制并播放了苏畅的演奏曲目。

她还陆续为电影电视剧,大型舞剧等录制音乐作品,如《柳如是》、《后宫》、《搜神记》、《灵珠》、《女人天下》,舞剧《大风歌》、《逍遥游》等。

苏畅的演奏风格刚健有力、稳重端庄、气魄雄浑、意境深刻、音色醇美、韵味浓郁,加之娴熟的技巧,驾驭各种形式和题材的作品游刃有余。

笙:翁镇发
中国著名笙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笙协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曲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现飞云民族管弦乐团副团长。

青年时期已崭露头角,上世纪70年代代表中国最早出国访问演出并担任独奏。80年代提出了在传统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并与牟善平共同研制了37簧传统改良笙。解决了一人多笙的难题,不仅能演奏民间曲牌,还能演奏现代的和西方的音乐作品,被誉为“中国第一笙”,并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几十年来,翁镇发在国内多次重大器乐比赛中连得大奖; 与国内外著名唱片公司合作,灌录了各种音乐唱片近百张;现已出版了数张个人独奏专辑,如《笙华》、《笙——小河淌水》(德国西柏林广播电台录制)、《笙声慢》;与中国笙名家共同录制的《中国笙名家名曲》等。

翁镇发曾出访过世界各大洲几十个国家及地区,为他协奏过的乐团如:荷兰现代音乐乐团、德国基尔爱乐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高雄市立国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日本六华仙乐团等。在德国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巡演时更获得了德国媒体的好评:“世界一流的笙演奏大师演奏的是一件对西方听众来说极具异国风味的乐器,一件小小的笙把如此丰富多彩的音色完美地交融在一起,实属罕见。”

马头琴、呼麦、口簧:麦拉苏
1985年出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大草原,生长在音乐世家的他从小喜爱马头琴,13岁考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中学习马头琴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他是首位蒙古呼麦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毕业于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他还是国际呼麦协会会员、中国马头琴协会会员、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马头琴及呼麦教师。

麦拉苏曾荣获中国首届呼麦大赛独唱金奖、蒙古国奥度苏荣杯呼麦比赛金奖等多个国内外马头琴呼麦比赛奖项。

他曾与上海民族乐团、新加坡民族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首尔皇家交响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团、美国肯塔基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曾赴20多个国家进行演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