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 - 首席室内乐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001-Cincinnati-Shaposhnikov-Sonata for Flute and Harp-1

002-Cincinnati-Shaposhnikov-Sonata for Flute and Harp-2

003-Cincinnati-Shaposhnikov-Sonata for Flute and Harp-3

004-Cincinnati-Poulenc-Sonata for Clarinet & Piano-1

005-Cincinnati-Poulenc-Sonata for Clarinet & Piano-2

006-Cincinnati-Poulenc-Sonata for Clarinet & Piano-3

007-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1

008-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2

009-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3

010-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4

011-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5

012-Cincinnati-Brahms-Serenade No1 in D-6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Senheisser 8040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Millennia HV-3D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 - 首席室内乐音乐会

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

音乐总监:Louis Langrée

第一小提琴:Anna Reider

第二小提琴:Stefani Collins Matsuo

中提琴:Christian Colberg

大提琴:Ilya Finkelshteyn

低音大提琴:Owen Lee

长笛:Randolph Bowman

双簧管:Dwight Parry

单簧管:Benjamin Freimuth

巴松:Martin Garcia

圆号:Elizabeth Freimuth

黑管:Richie Hawley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更多

安德烈·夏波施尼科夫:长笛与竖琴奏鸣曲

弗兰西·普朗克:黑管与钢琴奏鸣曲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D大调第一小夜曲,作品11


-------------------------------------作曲家简介-------------------------------------


弗朗西·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著名音乐团体“六人团”成员。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1899年1月7日出生于巴黎,5岁便和母亲学习钢琴,后来从师于西班牙钢琴家比涅斯。1917年后与阿尔蒂尔·奥涅格、达律斯·米约、埃里克·萨蒂相识,并作《黑人狂想曲》献给萨蒂。1918~1921年应征入伍。1920年成为法国“六人团”的成员。1921~1924年从C.科什兰学习。1924年为塞尔戈·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名声大振。1935年一度转向宗教音乐的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巴黎,为悼念西班牙文学家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写《小提琴奏鸣曲》;为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的诗谱写具有爱国思想的康塔塔《人类的形象》,预言解放,表现对法西斯的蔑视。1947年作第1部荒诞歌剧《提瑞西阿斯的乳房》,1953~1956年作第2部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1958年作独幕歌剧《人声》。

弗朗西·普朗克擅长于创作优美精致、风趣幽默的小型作品,旋律动听,和声明快,织体清晰,追求古典音乐典雅精细的美感。他的室内乐奏鸣曲、为古钢琴与小乐队所写协奏曲以及弥撒曲、经文歌等作品都具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

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对标题音乐与华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匈牙利舞曲》。


--------------------------------------作品简介--------------------------------------


D大调第一小夜曲,作品11

第一小夜曲最初是为亲王的乐队成员写的三乐章的八重奏。后来勃拉姆斯听从他的朋友,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的劝告,改写成六乐章的小编制室内管弦乐,并于1859年春由约阿希姆指挥了在汉堡的首演。虽然听众反应热烈,但勃拉姆斯对此仍不满意,终于还是采纳了克拉拉.舒曼的建议,一年后再次将它改写成供大型乐队演奏。牧歌般的纯朴和具有海顿风格的精巧,是这首美妙乐曲的特征,尤其迷人地表现在中间两个乐章,即“柔板”和两首小步舞曲中。

第一乐章:极快板,具有农村风味的低沉的低音之上,独奏圆号奏出类似海顿D小调(No.104)交响曲末乐章的曲调,单簧管、双簧管的轻松、嘻游的风格的过渡后,辉煌的全奏展现第一主题,然后让线条优美的第二主题及有力的三连音收尾音型结束呈示部。具有交响风格的大胆发展导向主要主题再以传统方式的再现,最后是充满海顿式的、不落俗套的尾声。

第二乐章:谐谑曲,不大快的快板,在节奏和和声上纤细、难以捉摸和复杂。在有力的对比三声中部后,是开始部分传统的反复。

第三乐章:不太慢的慢板,这一乐章木管色彩很丰富:有单簧管、长笛、圆号、双簧管、大管的独奏,也有极富想象力的组合,虽然这一乐章的高潮之一是第一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之间一段令人激动的二重奏,但大部分情况下弦乐只用作管乐的骨架和背景音乐。

第四乐章:小步舞曲,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它首演时,有音评家曾评论“乐器的色彩和旋律的优雅使之具有夜曲的特色,曲子充满明月之光和丁香的芬芳。”

第五乐章:第二首谐谑曲,快板,偏重于粗犷,以独奏圆号和大提琴组的二重奏开始,以表示对海顿与贝多芬之敬意。

第六乐章:回旋曲,快板,是海顿特别喜欢的形式,但开始的主部主题非常勃拉姆斯化,是一种粗重的感觉。两个抒情插部由主部主题的节奏作为骨架,在这两个插部之后,浪漫的寂静预示了辉煌的结束部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