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返回上一页

收藏

曲目

理查·施特劳斯:为十三件木管乐器所作的降E大调小夜曲,作品7

阿诺德·勋伯格:升华之夜,作品4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83

录音手札

Microphones:
DPA 4006 AE
Schoeps MK4
MG
Mic amplifiers 话筒放大器:
Prism Sound MMX-4
A/D converter 模数转换器:
APOGEE-AD16X
Prism Sound ADA-8XR
DAW 数字音频工作站:
Pro-Tools 11 HDX
Monitoring equipment 监听系统:
AKG K271
SENHEISSER HD700
BAREFOOT MM27 Gen2
PMC OB2 & SOVEREIGN單端後級ETERNITY
Cables线材:
Power Cable电源线: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Series

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

钢琴:李坚

指挥:水蓝

录音日期:2016.6.24

点击下方图标 免费线上聆听


为十三件木管乐器所作的降E大调小夜曲

《降E大调小夜曲》写于1881年,当时理查·施特劳斯还是慕尼黑路德维希高级文科中学的一名学生。1883年冬,19岁的理查·施特劳斯结束了他在慕尼黑大学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史学习课程,打算将精力集中到他热爱的音乐事业上。他来到柏林,在这里结识了当时名闻全欧的指挥大师汉斯·冯·彪罗。施特劳斯的第一位出版商欧根·施皮茨韦格趁机将施特劳斯新近创作的《降E大调小夜曲》交给彪罗过目。令施皮茨韦格和施特劳斯本人始料不及的是,指挥大师对这首出自青年人之手的、时间不足9分钟的管乐小夜曲大加赞赏,他不仅立即将它安排进自己的曼宁根乐团的演出曲目中,而且由这首乐曲认定施特劳斯是“勃拉姆斯之后最令人震惊的天才”。不久后,施特劳斯听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曼宁根乐团首演自己的《降E大调小夜曲》。 


升华之夜,作品4

勋伯格早期践行瓦格纳、勃拉姆斯的风格,创作了一些相当优美的晚期浪漫派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这首曲子现在听来旋律规整、和声悦耳、节奏流畅、调性甜腻,几乎充满了勋伯格反对的一切东西,难怪晚年有人称赞此曲“很可爱”时勋伯格生气地回答“我不写可爱的作品!”不过即使如此,在当时的维也纳,人们只承认经典古典音乐风格,对这种稍有突破的艺术都是排斥的,因此《升华之夜》被乐评讽刺为“六条腿的小牛”,勋伯格还曾撰文抗辩,可参见《风格与创意》。

《升华之夜》的标题取自德默尔的抒情诗,内容讲述男主角面对背叛了自己的女主角最终选择宽恕因而获得升华的故事。乐曲的高潮部分以一段富有歌唱性的模进写成,效果极其煽情。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约翰奈斯·勃拉姆斯的第二首,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曲家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1881年7月完成此曲。1881年11月9日,这部协奏曲在布达佩斯歌舞会场音乐厅作首次世界公演,勃拉姆斯亲自担任独奏。

写这部作品时,勃拉姆斯48岁,可以说是处于创作的巅峰。这部协奏曲的4个乐章,分别展现了4种不同的性格,从激越如火到柔情似水,触及到了各个方面的情感。

这部协奏曲具有勃拉姆斯厚重的风格,有大量的和弦,技术艰深,与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列“世界三大最难钢琴协奏曲”。

时至今日,这部作品已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协奏曲之列,著名钢琴家霍洛维茨甚至认为没有别的钢琴作品比它更伟大了。


钢琴:李坚

李坚,国际著名钢琴家、指挥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东方学者,美国纽约音乐家基金会的艺术总监。李坚出生于音乐世家,母亲是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父亲是著名长笛演奏家李国良,这注定了他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1981年,年仅16岁的李坚在巴黎参加了享有盛誉的玛格丽特·隆一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并荣获大奖,并因此获法国政府资助他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跟随桑刚教授学习,还在欧洲赢得了大量的演出机会。1985年,李坚远赴美国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受教于钢琴大师霍素夫斯基-贝多芬之第四代传子。1987年,李坚以独奏家的身份与中国中央乐团合作在美国30个城市巡演。1989年李坚成为首位应邀赴台湾地区演奏的大陆音乐家。


指挥:水蓝

水蓝自1997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2007年开始,他兼任哥本哈根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

作为客席指挥家,他与美国的底特侓交响乐团、 旧金山交响乐团、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欧洲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德意志广播爱乐乐团、丹麦广播交响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中德广播交响乐团、圣保罗交响乐团等,以及亚洲地区包括日本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都有合作。另外,他还参与过诸多音乐节活动,包括坦格坞音乐节、阿斯本和BBC夏季逍遥音乐节。

在水蓝的执棒下,新加坡交响乐团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演奏团体,并与BIS唱片品牌独家签约。水蓝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在德国、瑞士、日本、中国、法国、西班牙、美国及英国等地进行过演出,广受好评。他还热衷于委托亚洲作曲家进行创作,并安排作品的首演和录音工作。

水蓝生于中国杭州,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桑桐教授学习作曲理论,后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徐新教授和黄飞力教授,并毕业于该校指挥系。1985年他与北京的中央乐团合作完成了他指挥生涯的首度演出,随后即被任命为北京交响乐团的指挥。次年,水蓝前往波士顿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并于参加坦格坞音乐节时得以师从里奥纳德·伯恩斯坦。1990年,他参加了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夏季音乐节,指挥该乐团进行演出,并受到大卫·津曼的注意。两年后,应津曼的邀请,水蓝连续两个乐季担当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从1994年至1997年,在尼姆·贾维任音乐总监期间,他在底特律交响乐团任副指挥;同时,他还辅佐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库特·马祖尔,并参与了克里夫兰管弦乐团在巴黎举办的年轻指挥家计划,得以与皮埃尔·布列兹共事。

自1998年起至今,水蓝为BIS录制了超过16张CD(包括带领新加坡交响乐团进行的齐尔品交响曲全集世界首录,以及与马尔默交响乐团合作的阿诺德和欣德米特作品)。他最近录制的专辑《海景》,被International Music Web国际音乐网站评为2007年最佳唱片之一;他指挥丹麦广播交响乐团录制的专辑《Movement》获得2008格莱美奖提名;指挥的《中西相遇——中国笛子协奏曲》专辑获2011年格莱美奖提名。

水蓝获得过的奖项包括:北京艺术节大奖、纽约齐尔品协会奖、波士顿大学杰出校友奖和新加坡总统文化奖。

更多